根据本溪市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佛教在我市盛行多年的历史。然而,考古只是依据挖掘的证物来断定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当时古代历史的全貌。从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和我们对全市古庙的调查以及书籍,史料的记载,结果表明,佛教传入本溪的大体时间在两晋,应该已有—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侵占辽东,改辽东平洲为辽东国,统治时间长达二百多年。高句丽信奉佛教,把佛教立为国教。因此,在辽东兴建庙宇是理所当然的事。《高僧传》载公元年,顺道奉秦王符坚之命,来高句丽弘法。肖奴部奉王命创建肖门寺。由此看来肖门寺是本溪境内最早的寺庙,因为年代久远,详细地址无处查找。将军墓壁画年在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米仓沟发掘的高句丽将军墓证明,该墓建筑约为公元4—5世纪。墓壁四周的壁画充满着浓厚的佛教色彩。由此可见从吉林省延伸到浑江、太子河、草河、细河等地的高句丽先民,在他们的集聚地筑建起自己信奉的寺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将军墓复原图《北史》记载;高句丽“信奉佛法,敬鬼神。”《梁高僧传》载;“晋孝武太元之末(年)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本溪湖青石沟里,有座古庙,称“寄骨寺”(文革期间彻底毁掉)。泥塑神像中有几个身着高句丽装束,“文革”前仍然能从残破的壁画中看到,一群穿着高句丽服装的民众跪拜一位升天的仙人。这些遗迹足以证明,高句丽统治时期佛教在本溪的盛况。清光绪三十四年,本溪县祠、庙、寺、观调查册列记载寺庙88处,其中佛寺大约有49处。另据民国五年的本溪县公署一类档案第号卷记载,当时本溪县境内有僧尼人,庙宇座,其中古刹为64座。民国十八年,本溪县公署对境内部分寺院的分布和住持情况作了调查,此次调查尽管比以前详尽,但还有遗漏之处。据本溪县公署统计资料记载,当时本溪境内除以上49处外,还有如意寺、代清寺、常宁寺、延寿寺、普渡寺和香云寺等十几处寺院。经多方调查、走访、取证。获取如下资料,但仍不详尽。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博大,影响深远。我们对本溪宗教的历史、现状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坚持立足本溪、实事求是、努力挖掘本溪宗教领域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底蕴。但是限于知识、时间、水平等原因,此书存在些许缺陷,望各界人士多加指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