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水镇位于务川县北部,距县城59公里,是务川进入重庆,融入成渝经济圈的边贸重镇,素有“务川北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万余人,集镇人口1.7万余人。年,浞水镇启动文明村(镇)“两级联创”工作,外修颜值,在乡村“美丽”上做文章,内练气质,在居民“文明”上下功夫,镇容镇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村镇创建成效明显,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乡镇称号。
浞水镇集镇全貌
外抓环境增“颜值”。近年来,浞水镇党委、政府从文明村镇创建的总体布局、整体规划上着手,在乡村“美丽”上做文章,外修颜值。一是注重中心效应,改善生活品质。围绕做精集镇中心目标,对长江、沧浪、河坝等村民房实施黔北民居改造,投入万元把浞水老街打造成民俗风情商贸步行街,并全面完成集镇棚户区改造,新建2处公厕,完成集镇规划区道路升级改造及绿化配套设施,修复集镇污水收集管网,投入8千余万元实施雨污分离工程,并修复启用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集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后以做美乡村为导向,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打造鹿池卤汤坝特色民族村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二是注重生态环境,提升绿色指数。扎实践行“两山”理论,完成退耕还林、还椒、还草共计3.97万亩,管护国家及地方公益林15.95万亩,处理违规砍伐案件6起,给予刑事行政处罚7人次。拆除房屋及附属设施设施土地复垦复绿78.7亩,实施土地荒漠化治理及土地综合整治2万多亩。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覆盖率达%,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9%。对水源地实行封闭保护,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三是注重民生问题,保障群众利益。建成浞水中学足球场,升级改造篮球场,易地新建浞水中心完小,建成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新建乐园等7个村卫生室,改造双联等3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全力推进医共体改革,医院浞水分院顺利揭牌,医院落户浞水,配备医务人员22人,设9个科室60张床位。有效地解决浞水镇广大群众关心 内练气质育“内涵”。在争创美丽幸福宜居的文明村镇的道路上,浞水镇不光注重“面子”,更加注重“里子”,不断在群众“文明”上下功夫,内练气质。一是公民道德规范引领综合素质提升。整合集镇文化广场、政府广场、团结桥、烟桥、沧浪桥文化长廊等公共资源打造综合宣传教育阵地,制作了一批以核心价值观、“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元素的公益广告。使公民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年以来,全镇共设立大型广告牌41块,宣传栏处。二是红白理事会理出村民自治新模式。年以来,浞水镇聚力纠治滥办酒席、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不文明婚闹等陈规陋习,成立镇(村)两级红白理事会11个,吸纳本地乡贤、婚庆司仪、酒席用具租赁商、退休干部、丧葬服务人员等人成为红白理事会会员。按照“事前介入、事中监管、事后监督”理事程序,倡导“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彩礼不过万”,利用广播、群众会、院坝会开展宣传教育40次,制止滥办、大操大办酒席43起,劝导缓办不办酒席65起,切实减少滥办酒席、低俗婚闹、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行为。三是“动静结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1个,并配备文明实践活动室、文化亭、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结合镇情、村情实际,将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等精神植入群众心中,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静态”熏陶,自主学习主流文化,培育主流价值观。引导干部群众注册志愿者名,成立了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环境保护、文明礼仪、法律援助等多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志愿者积极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农耕采摘体验、科技培训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融合基层治理、建设发展等工作内容,让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持续接受“动态”渲染,在拓展文明实践服务中,有效增强文明实践的持久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