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年传统民俗,妥妥的春节氛围组

                            

年,在你的眼里代表着什么呢?

很多人的脑海里

一定立即闪过“七天长假”。

但在小编眼里,年,代表着庆祝。

每当新年到来,全国各地、各民族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也催生了许多民间艺术和民间活动,它们从不同角度折射着社会经济状况,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民俗活动经过不断传承,正成为春节新IP。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辽宁过年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

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也是对传统年俗文化回归的期盼。

海城高跷秧歌

无论是旧时的祭祀祈福、迎神赛会,还是今天的喜庆节日、集会庆典,都少不了高跷表演。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多年的不断演变,海城高跷秧歌已经形成了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

朝阳民间秧歌

朝阳民间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夜八出”是以在秧歌盛会间演出的八组民间舞蹈而得名,比较讲究动作的套路和程式。这种民间舞蹈形式已有多年历史。

沈阳秧歌

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

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的扭秧歌,如今在沈阳街头、公园广场内不仅经常有火爆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中青年秧歌队,人们对秧歌的喜爱不分老少。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有着多年历史、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黑山、营口、铁岭等多个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通过高亢粗犷的唱腔、诙谐风趣的唱词表现一段段故事。

大连金州龙舞

金州龙舞是一种传统民俗,具有多年历史,起源于金州古城西门外村(现为友谊街道园艺村),曾为金州区乃至大连市获得过无数荣誉。金州龙舞作为大连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鞍山评书

鞍山有“评书故乡”之美誉。鞍山评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语言口语化,风格豪放、质朴、热烈、明快,与本地百姓生活语言紧密结合,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鞍山评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教育、文学、娱乐价值。

本溪社火

“本溪社火”也称武秧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本溪市明山区和本溪满族自治县一带。社火的演出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本溪社火类似于京剧中的武打戏,社火在出场时通常先排兵布阵,前面有将、后面有兵卒,呈现出古老战场的气势。

辽南皮影戏

辽南皮影戏又叫盖州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皮影戏于清嘉庆年间从河北滦州传来,与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方言音乐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南风格。

过去,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丰收之时,会有几班人马活跃在辽南各地的山村、集市。这些艺人每到一处就支起竹竿,挂上白布,拿出箱中各色用驴皮制成的影人表演起来,这就是在辽南农村备受欢迎的皮影戏。皮影戏在辽宁最盛行的时期是清末、民国年间,盖州曾经是辽宁皮影戏的中心。

皇寺庙会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新年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沈阳实胜寺又名皇寺,创建于年(清崇德元年),是沈阳市一座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喇嘛庙。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这里都会举办热闹的皇寺庙会,有京剧、民族歌舞、民乐表演、秧歌等活动。

喀左县天成观庙会

喀左县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朝初期,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武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俗仪式。

北市摔跤

沈阳北市“摔跤”源于清朝满族摔跤布库游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承载了老沈阳半个多世纪的记忆。而北市场又是沈阳摔跤及东北摔跤界的发源地。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北市场热闹非凡,是百姓重要的娱乐场所,更是很多卖艺人施展技艺、赚钱养家糊口的地方。如今,每年春节庙会期间,北市场仍会举办摔跤表演。

元宵灯会

元宵节闹灯官,是辽宁地区春节的一大习俗,曾广泛流传于丹东、东港、鞍山等地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年前。闹灯官又称灯官舞,原是满族为提高百姓防火意识、避免春节期间发生火灾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成了辽宁地区百姓的习俗。如今,正月十五游灯会、看灯展更多是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

原标题:《传统民俗,妥妥的春节氛围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