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千山雪和楹联

千山雪后鸟飞绝,

骚人哪怕西风烈。

不见孤舟蓑笠翁,

唯有梨花白胜雪。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古时称积翠山,顾名思义就是植被丰富,满目苍翠。相传千山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遥望青莲接天,故又称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

千山的记忆,一直萦绕在心里。三十多年了,当时的少年,在崎岖的山路间嬉闹。如今,芳华早已不再,垂垂老矣。

北方的山峦,从深秋到暮春,都是一派萧瑟的景象。唯有下过雪,满世界的银装素裹,才有了一番意趣。

雪后的千山是最美的,尤其是春雪中的千山。

很难想象北国的群山,一片花团锦簇中,又覆盖了白雪皑皑。这是一群迟到的精灵,带着对严冬的眷恋,却冰冻了整个春天。

我感觉,千山是一座有文化的山。千山的楹联是非常多的,满眼望去,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对联。甚至就连龙泉山的厨房门口也有对联:

泉水到僧厨,俗肠尽洗;

松风来客榻,诗思频催。

千山正门口就有四副对联。其中,有启功先生的“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有王廷风的“云护钟灵气,松留太古音”,有刘炳森的“千峰插云汉,万壑起松风”,有沈延毅的“千峰留胜迹,万代款游人”。

这两天看小视频,有人发现启功先生的对联写错了。

上联是:南海八千路,下联配:辽东第一山。

我看了又看,没什么大毛病啊。

质疑者认为,启功先生题写对联的时候,原本写的是“东辽第一山”,只是在楹联雕刻后,工人在安装时把字的顺序搞颠倒了。当时发现后,因重新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意思没变,也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就一直保留至今了。

我对此表示怀疑,在网上搜索很久,也没有找到启功先生的原稿。而先生已经仙逝,当时也没有留下写字时的视频,恐怕很难验证了。

质疑者认为:启功先生的联句节选自明代诗人张鏊的《同兵宪黄雨田诸公游祖越寺留别》。我找到了原文。

其一

使节约山灵,征镳暂尔停。龙宫开翠巘,鸟道上青冥。

夜宿莲花嶂,朝看贝叶经。酒醒啼鸟缓,花雨满禅庭。

其二

孤亭不忍别,更上翠微间。南海八千里,东辽第一山。

杯前云去处,席下鸟飞还。天远无劳问,江鸿频度关。

诗中用的“南海八千里,东辽第一山”,南对东,看起来对仗更工整一些。

东辽是什么意思?历史上国号为辽的朝代有六个。它们是辽、北辽、西辽、东辽、后辽、后西辽。东辽年建立,国王叫耶律留哥。他臣服于蒙古,疆域只有辽宁省那么大,只敢称王却不称帝。年,仅仅56年后,东辽还是被蒙古给灭国了。

很显然,诗中的东辽和朝代无关,只是表示地域。如果仅仅指地域,东辽和辽东的意思也差不了太多。可能是启功先生故意为之吧。

辽东,是辽宁省古称,有时也指辽河以东地区,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辽东郡。在建国初期,也曾经设过辽东省,与辽西省相对。五年后的年,两省合并成现在的辽宁省。从这幅对联的形态推测启功先生的书写时间,不太可能是年之前。而千山的牌匾是赵朴初先生书写,时间大概是七十年代,估计启功先生也是这个时候书写的。

辽宁省第一高峰是岗山,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海拔米。而千山最高峰仙人台海拔只有.5米,恐怕连第二都称不上。岗山位于辽西,所以对联中用辽东似乎更合适一些。

不过,千山的特色不在高,而在于它的秀美和文化。就像泰山是五岳之首,凭借的不是高度,也不是景色,而是文化、精神、信仰甚至是政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