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农网」近日,笔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县、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和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等多地乡村教育工作者口中了解到,他们那里不同程度存在农村教学点撤并现象,并导致了一些村庄因为生源少而无就近上学点的问题。即使有学可上,学校也面临着教师队伍薄弱且基础设施较差的现状。一些村小学甚至存在年纪较大的体育老师代全年级的各门课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教学点大规模撤并。这些举措初衷是为了应对我国农村适龄人口减少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过于分散的客观现实,促进乡村地区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和均衡,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所有情况均一刀切,最终导致偏远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无法就近上学,这本身就有违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城市的教育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乡村的教育公平更为重要。当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谈论学区房、在谈“鸡娃”焦虑、在学习各种兴趣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忽视乡村的教育。乡村振兴也是为了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均衡,这其中当然包括乡村教育的公平、均衡。当我们在谈教育公平时,我们在谈什么?无非就是让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学可上,不因贫穷等原因而掉队,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儿童”“问题少年”“乡村孤儿”……一系列标签存在的背后都是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呼吁。让每个乡村里的孩子拥有公平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成为他们的父辈寄予希望的所在、辛勤劳动的动力,让“走出大山天地宽”的信念在他们心中播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强调乡村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乡村孩子来说,他们有更多的可塑性,有更多城里孩子所缺少的可贵素质。贯彻教育公平理念,在农村教学点撤并的潮流中,具体照顾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用具体的举措如设置校车接送、降低住校费用等,让他们不费力地且有尊严地享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他们读书、做人,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他们奔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同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在成长中沐浴温暖。这样的教育是当下很多乡村所急需的。除了打造常态化大学生支教团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把编制、工资等向乡村教师倾斜。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教学点撤并的很大原因在于乡村教师队伍的不完善,招聘困难。深究原因,在于乡村教师待遇低,不受重视,编制少等问题。“重视乡村教师”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面对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用实际行动去落实,健全乡村教师培育机制,向乡村教育领域投入更多资金,才能让乡村教师扎根乡土,不为生计所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取得了显著效果,吸引了一批干事创业的能人返乡就业、留乡就业。但是,尚未离开乡村的年轻人更需要守护,他们同样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