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文化建设是驱动桓仁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持久活力。文化建设不但决定了一个地区历史积淀的厚度,而且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几十年来,桓仁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把文化的发掘传承与保护利用并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极打造民俗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倡导实施健康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被专家誉为“高句丽发祥圣地、清王朝肇兴之地、易学标本地、国歌原创素材地”。桓仁成为全国率先打造城市品牌的县份。
只有回首来路,才会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峰峦,才能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的合理开发、展示与利用,桓仁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保护单位8处、省市县三级保护单位62处;拥有乞粒舞、萨满舞、版画等国家及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65项。桓仁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现代绘画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几十年来,桓仁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民族文化中心、五女山博物馆、李秋实纪念馆、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等纪念设施30余处。围绕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开展“重走义勇抗联路”为主题,建设“红都本溪、义勇桓仁”,将桓仁打造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秉承持之以恒的文化理念,几十年来,桓仁以生态为血脉、以文化为灵魂,正走出一条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好这条路并不易,惟其艰难,方显英雄本色。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我们要提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繁荣发展群众文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八卦城、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等文化平台,保护传统村落、民族风情、少数民族建筑风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展示利用工作,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集中展示东北义勇军抗战文化;促进抗联文化、满清文化、易学文化、高句丽文化与工艺制造、农业、旅游、传媒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唯有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才能让新时代的桓仁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奔向更广阔的未来,为桓仁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来源:桓仁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