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为民情怀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坚持强基导向,将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出台《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年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措施及目标时限,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两级法院同频共振齐发力,以“五化”法庭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为契机,统筹推进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田师付人民法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围绕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诉讼服务、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切实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高政治站位

精准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田师付法庭积极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立足辖区实际,提供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

▲田师付法庭开展“送法进企”活动

持续深入推进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田师付法庭在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涉企案件、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坚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走进田师付镇本溪参铁集团公司、南甸镇辽宁铁刹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乡镇支柱产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依法维权等方面问题,对搭建法企互动平台、畅通法企沟通渠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根据乡镇产业发展战略“订制”服务模式。田师付法庭地处最基层,具有人熟地熟的阵地优势,便于针对各乡镇产业发展特点开展“订制”司法服务。田师付镇以工业强镇为产业发展战略,法庭侧重于依法培育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南甸镇坚持发展小米、木耳及优质水果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法庭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司法服务理念融入工作全流程,助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让“两山”理论落实落地。

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助力培育文明乡风。田师付法庭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将法律作为规范文明乡村准绳,强化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如老年人再婚后因身体健康导致诉讼离婚等问题,以调解在前、沟通为先的方式协调其子女妥善安排老人生活,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以实现“无争、无讼”家庭关系为目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醇化村风民风社风。

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田师付法庭逐渐摸索形成了与辖区实际相符的纠纷解决机制和工作方法,让“庭”有作为,民有所“依”。

▲田师付法庭开展校园普法活动

建立诉讼联络员工作机制。在辖区乡镇党委的支持下,田师付法庭邀请村、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诉讼联络员,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针对村、社区中可能成讼的矛盾纠纷,由法庭指导诉讼联络员进行调解;对已经成讼的矛盾纠纷,由法庭和诉讼联络员同步开展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基层矛盾纠纷成讼率。建立“一庭两所”联动机制。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田师付法庭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形成部门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深入社区、村发现的矛盾纠纷,能化解的第一时间由驻社区、村民警进行调解;对涉法类、经济类和疑难、复杂类矛盾纠纷,由法庭、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三方进行化解。充分调动多方矛盾化解力量,实现以人民法庭为主要支点的多层次、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如果居民、村民能多懂些法律知识,很多邻里、夫妻间的矛盾就会消弭于无形。”田师付法庭工作人员汲取多年基层司法实践心得,整合法庭调处、审理案件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强化公开庭审、判后答疑、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诉讼活动的法治宣传功能,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依托消费者维权日、六一儿童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浓厚普法氛围,实现精准普法。

立足执法办案

“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老百姓的司法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司法的温度和质感就在日益缩短的距离中持续增长。

▲为当事人办理诉讼服务

司法服务亲民化。田师付法庭坚持“走出去”,依据案件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通过“上门办案”成功调解一对80多岁老夫妻赡养纠纷案;通过“上门鉴定”,按标准完成处于昏迷状态的被申请人情况鉴定;通过“上门开庭”,使受特殊因素影响无法到庭的当事人参加案件审理,让庭审“接地气”。司法服务智慧化。“办事一站式、服务零距离”,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田师付法庭全面推广网上办案,利用辽宁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调解平台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