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贵州省文物考古副研究馆员务川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贵州务川,仡佬族人多年前就在此繁衍生息。县内洪渡河畔,散布着约30万平方米的汉墓群,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铜扁壶、穿索钱串,以及汉代钱币“五铢钱”、汉代双面铜印章、陶水塘模型等文物余件(套),为更好地研究考证从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近年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手材料。如今,这些文物就珍藏在距汉墓群约4公里处的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内。

不论是将埋藏于地的汉代遗存发掘出土,还是将尘封于史的民族瑰宝展示出来,总有一个孜孜不倦的身影穿梭其间,直至成为汉墓群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融入了他全部的心血;“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给予了他最重的褒奖;而“生命不息、考古不止”——则演绎了他人生的高歌。

他,就是贵州省文物考古副研究馆员、遵义市第一批文博专家、务川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进扬。

邹进扬(右二)

用脚步追逐历史遗产

年以前,务川没有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没有专司人员,考古工作犹如一张白卷,许多珍贵的文物散落在民间、深藏在地下,无人问津。年7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邹进扬,调入务川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成为唯一的专职文物工作人员。

一切从零起步,万事从头开始。邹进扬用了三年时间,跑遍全县余个村寨。每到一处,他都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不厌其烦地找村民们摆“龙门阵”,找寻可能遗落民间的考古线索。坛罐土碗、门窗木雕、建宅基石,乃至人迹罕至的废宅、老坟、岩洞,他都要跑去拍照、拓印、记录,每每有一点新发现,他就兴奋得手舞足蹈。

邹进扬在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拓片。

痴迷于考古、专情于考古;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二者在邹进扬身上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我当了20多年的组长,没见过哪个政府工作人员天天头上、脸上,浑身上下都是土,脏得跟猴一样!”茅天镇鱼泉村长溪河组组长刘汉其说。有一次,邹进扬在长溪河边考查古墓葬时,突遇暴雨,河水上涨,他差点就掉到河里,全身都淋湿透了,只有死死抱在怀中的相机和笔记本没打湿。谈起邹进扬,当地的村民至今还记忆尤新。

几年时间,邹进扬普查记录不可移动文物点处,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项,新发现文物处……全国唯一且保存完好的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丹砂冶炼技术、仡佬族祭天朝祖地天祖坳、院子箐史前仡佬文化遗址、以及汉墓群、申佑祠等众多历史遗存,在他的脚步丈量下,一一“苏醒”过来。务川首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工作验收。

邹进扬在人迹罕至地区寻找线索。

用身心镌刻学术志向

在邹进扬看来,考古工作学习是基础,研究是重点,破惑是关键。

年,邹进扬在一座古墓葬石碑上发现了“鱼化龙”图案,查阅了大量资料,只找到在家用陶瓷上,是“鱼跃龙门”的意思,在墓葬中又是什么含义呢?邹进扬的“痴”劲上来了,逢人便拉着讲“鱼化龙”,时间一久,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对邹进扬都避而远之,私底下还议论纷纷。苦心人、天不负,他最终从对务川历史文化研究较深的付强、邹愿松两位老文化工作者处得到了答案。

邹进扬对仡佬服饰进行整理。

年10月,省里抽调了一批文物工作者前来协助大坪汉墓群考古发掘,邹进扬担任副组长。“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白天,邹进扬一头扎进考古现场,奔前忙后最操心的是他,提问题最多、讨论最活跃的是他,对每一件出土器物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的也是他。到了晚上,他顾不上“灰头土脸”,又开始着手查阅文献典籍,研究文物信息,整理分析材料,经常半夜三更跑到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的帐棚内向他求教。

从事考古工作17载,邹进扬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先后出版20余万字的个人专著《务川古墓葬》,编著20余万字《仡佬故事》,发表《申祐缺祀考》《大坪汉墓群形成原因初探》《浅谈傩的社会功能》《采砂练汞——仡佬族历史的“活化石”》等论文20余篇,完成《大坪汉墓群出土文物图片展》,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馆藏文物(陶器类)修复技术研究……

“务川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了观察‘汉’与‘非汉’相互转化的一个极佳的标本,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年底《务川古墓葬》成书之际,李飞在给本书作序时说,邹进扬对务川花纹的雕刻题材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对这类墓葬流行的原因进行了有趣的阐释,而这些都是其在平日工作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形成的认识,可见他是一个有心的人,万事留心,遂成学问。

发掘出的文物

用一生奉献考古事业

丹砂、文物、汉墓群,把仡佬族的发展史推到了西汉早期。邹进扬认为,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仡佬族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亟需建一个集征集典藏、妥善保管、展示传播功能为一体的场馆。

奔走呼吁、牵头调度、缜密论证、设计策划……邹进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年5月,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正式动工修建。项目负责人、布展执行人、文物安全主管,邹进扬一人身兼数职,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跟进、亲自把关、一盯到底。

发掘出的文物

年10月1日,中国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近年来出土的重要文物,仡佬族人历经迁徙、演变形成的独特仡佬文化、生产习俗、民居习俗,仡佬族传统农具、生活用具、仡佬族服饰,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塘皮纸制作、打铁等工艺和传统的淘砂、练汞方法等等,联结起仡佬族人历史记忆的碎片,活化了仡佬文化丰厚遗存,真实再现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仡佬族发展史。

馆建成了,邹进扬却病倒了。县领导得知情况后,考虑把他调到工作轻松一点的县政协文史委工作。他一口回绝:“我就喜欢考古工作,就喜欢搞研究,哪哪都不去。”

年底,邹进扬查出肺癌晚期,医院。一同入院的,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手提电脑。“在医院闲得慌,写点研究心得,能写多少算多少。”邹进扬对自己的病情满不在乎。

年5月,他感觉身体略有好转,立即办理出院回到工作岗位,上班第二天,病医院。过度透支的身体留给他的时间所剩无几,直至弥留之际,他还在念念叨叨:“那是仡佬族的根,是仡佬族的魂,一定要守护好!”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总有一些人、一些精神让我们仰望。

“邹进扬,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又一个‘活教材’!”务川自治县县委书记程晓秋说,全县党员干部要走进博物馆,学思践悟邹进扬的“老黄牛”精神,进一步了解仡佬族的发展史、奋斗史,在接续接力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围绕“四新”抓“四化”中砥砺前行!

通讯员王峰

编辑吴浩宇

编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