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谋发展感恩奋进谱新篇务川仡佬

近年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深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春季攻势”“五个专项治理”“脱贫攻坚回头看”“夏秋决战”“冬季充电”等专项行动,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战贫困、破瓶颈、兴产业、挪穷窝。年4月,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年年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战贫困众志成城

“石朝不脱贫,我们不下山!”务川自治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石朝乡党委第一书记邓小华率领的工作队在石朝乡一住就是三年。每天,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话家常,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传授致富技能,带领群众干,围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六项小康”行动计划实施等开展工作。几年的努力拼搏,将曾经交通闭塞、产业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积贫积弱的“极贫乡”变成出行顺畅、4G网络全覆盖、新兴生态产业遍地、人居环境优美的“极品乡”。

脱贫攻坚中,务川自治县共组建16个战区指挥部、39名县级领导任战区指挥长,个村级指挥所和驻村工作队,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按照“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保障有力”工作要求,配齐67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派名“2+N”干部实施“千人包千组”行动,采取“一户一方案”“一户一包保”“一户一清单”工作措施,全面补齐短板、动态监测和对账销号。

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务川自治县实现13个贫困乡镇(街道)、6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零漏评、零错退、满意度98%”的成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完成整县脱贫历史任务。

破瓶颈战天斗地

曾经的务川,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年,全县个村民组通组公路硬化率仅为31.86%,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仅为64.61%。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排出时间表、路线图、挂出作战图,按下基础设施建设“快捷键”。

“交通三年大会战”率先打响了向贫困落后宣战的第一枪。5年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余亿元,打通高速公路“大动脉”、突破二级路“零”记录并实现镇镇通二级路,建成通村通组路公里,个村(居)和30户以上村寨全覆盖,提前实现“十三五”期间“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油路”目标,基本形成内连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水利三年大会战”紧随其后。5年来,该县累计投入各类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9.27亿元,建成了岩溪水库、茅天水库,开工建设冉渡滩、双岔河、龙洞湾、三叉河水库,新建、改扩建安全饮水项目共个,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难题。

一时间,电力、通讯、教育、医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用上稳定的安全电,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孩子有学上,群众生病不再愁。

兴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聚焦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推进“一长两短”产业发展模式,以17个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花椒、辣椒、香榧、生猪、肉羊、家禽养殖等新兴主导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三变”改革,采用“生态+”“花椒+”“党建+产业”、村社合一等方式,调减低效籽粒玉米6.9万亩,发展花椒30万亩、蔬菜15万亩、辣椒12万亩,培育食用菌万棒,香榧5.1万亩、茶10万亩、精品水果13万亩、药材干果14.6万亩……“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建立起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产业支撑。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83个,扶持发展微型企业91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农特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

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县”战略,围绕“1+4+N”战略布局,着力推进县经济开发区、镇南铝产业园、镇南氟钡产业园、大坪工业集聚区和涪洋黔渝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和乡镇返乡创业园建设,促进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挪穷窝走向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有效措施。为切实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发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该县实施“三线包保”和“五个体系”建设、“六个一批”等措施,引导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达人,全面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为搬迁群众逐步开启生活、同步奔向小康奠定了基础。

如今,务川自治县正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聚焦“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跻身强县”三步走的目标,感恩奋进,后发赶超,奋力谱写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仡佬之源·乐活务川”新篇章。

供稿:务川县委统战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