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
记者从辽宁省本溪市有关部门了解到,8月19日下午,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虎谷峡景区内,一处玻璃滑道在营业期间发生事故,已经造成游客一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现场有游客倒在地上,景区工作人员将伤者抬上担架,有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伤员。据了解,景区内有一条高山玻璃滑道,事故发生时,当地下着大雨。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展开救援,事故原因还在调查当中。(8月20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玻璃桥风头很大,从观景平台到玻璃吊桥,从玻璃栈道到玻璃水滑道;从普通玻璃桥面,到5D“破裂效果”,再到最新款的9D玻璃桥,历经疯狂发展。
在“刺激旅游”与“尖叫经济”的强力驱动下,景区带来了游客与收入,也给投资人带来的超额利润,成为各地景区的“印钞机”。
令人忧虑与不安的是,玻璃栈桥上千亿巨大市场背后,存在的“三无”管理漏洞不容忽视:即整个行业无行业规范、无验收标准、无监管主体。所谓无行业规范,就目前而言,根本没有成型的建设标准,各地景点在玻璃景观修建中,基本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工程质量也千差万别。至于验收标准,同样是各地标准不一,收费高低不一样;更要命的是,像玻璃栈桥类高空景点,成为各地工商、安监、国土等监管部门“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正因为如此,安全事故在国内接二连三地发生。年8月,青岛水准零点景区玻璃栈道开了大口子,俩孩子差点掉海;夏天,广西的佛子岭景区就发生了意外事故,多名游客由于下滑速度过快,撞破玻璃滑道护栏,事故导致1人不幸身亡,6人受伤;年,木兰胜天景区玻璃滑道发生事故,造成游客1死3轻伤;年,长春欧亚新生活购物中心的玻璃栈道有儿童坠落,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和地方层面已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去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向各地方下发了《关于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去年8月,河北省住建厅联合质监局、旅发委、安监局组织编制了《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针对玻璃栈道、吊桥建设与管理的地方规范。今年8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成立了栈道游步道专业委员会,主要工作就是尽快制定一项关于玻璃栈道类项目的建设标准。
当然,国家层面有必要尽早出台公共政策,架构起全国性行业建设标准、验收管理以及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除此之外,日常管理更应重视起来,像此次事故可能是极端天气诱发所至,比如,暴雨或台风等极端天气达到什么级别需要关闭项目,又如,玻璃栈桥的承重范围内同时接待游客人数的上限是多少,这些管理细节也须日常加以完善。
玻璃栈桥追求“吓人”,但绝对不能“吃人”,成为“害人精”。玻璃栈道行业的“三无”,尽早变“三有”,如此,旅游的生命安全才会有保障。(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