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队长,我有一个微心愿。”
“什么微心愿啊?”
“我想给卡点执勤的防疫人员每天送一杯热豆浆。”
这是本溪满族自治县“爱在枫乡”环保公益协会志愿者贾胜军和队长刘鑫华10几天前的对话。
刘鑫华当即表示:“没问题,你的这个微心愿,咱们团队帮你圆喽!”于是,3月27日起,每天上午8时,都有两辆车从小市滨河路上的“爱在枫乡”环保公益协会出发,开往县城的各个防疫卡点,给防疫人员送去一杯热乎乎的新鲜豆浆。
凌晨2时就开始做豆浆
4月2日清晨5时许,记者就出了门赶往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小市,随后在刘鑫华的带领下,到了位于县城华龙超市地下一层的福缘豆腐坊,贾胜军在外送货并没在摊上。
豆腐坊位于一处拐角,门脸并不大,属于前店后厂,柜台后的一间半屋子就是做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地方。刚刚把一桶热乎豆浆送到超市门口等待志愿者接走的做豆腐的老师傅告诉记者,每天凌晨1时45分他就要赶到豆腐坊。
“两点的时候把电磨插上电,头天晚上泡的豆子也泡好了,从这个漏斗倒进电磨……豆浆磨好后还得加热到℃,去掉腥味,豆香味才出来。”这一套流程走完,就到了早上5时许,再把白糖放到豆浆里,让豆浆口感香甜。
“爱在枫乡”志愿者到华龙超市取回贾胜军捐赠的热豆浆。
接杯压膜送到各卡点
刘鑫华告诉记者,原本贾胜军是打算直接把豆浆桶拉到各卡点让防疫人员自己接,可是考虑到卡点环境不同平常,一个人一个人的接也浪费时间,他们决定买来塑料杯和薄膜,把豆浆接好封膜,再准备好吸管。
早上7时许,装满热豆浆的豆浆桶被接到“爱在枫乡”环保公益协会活动中心,已经赶到这里的志愿者戴好手套,马上开始轮流接杯压膜,压好膜的豆浆被放到保温箱里。因为龙头流速有限,这一环节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上午8时,各执勤卡点防疫人员上岗,刘鑫华和另一名志愿者“大红”的车也分头出发,走两条线路到各个卡点送豆浆。
“你们好啊!”“你们好!”因为连日送豆浆,不少卡点的执勤人数和志愿者已经熟悉,彼此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志愿者把热乎乎的豆浆送到本溪县城的各个防疫执勤卡点。
在同江峪卡点,送豆浆“遇阻”:因为这是本溪市东向进入本溪县境最重要的卡点,这个时段“大白”们都在紧张地核实车辆行程、检查行程码,甚至没有时间看一眼豆浆。几分钟后,志愿者联系到了卡点负责人,把豆浆统一接了过去……
记者注意到,许多卡点的防疫人员拿到豆浆并没有马上饮用,而是两只手倒换着取暖。送豆浆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是常事,一是因为豆浆太热直接吸烫嘴,再一个也可以更多地发挥热豆浆的作用。
要送到这次战胜疫情
上午9时许,记者见到了捐赠豆浆的贾胜军。
他告诉记者,“虽然说是春天,可早晚天还是很冷,看到那执勤的志愿者和‘大白’们冻得直搓手,我就想,自己是开豆腐坊的,如果能送给他们每人一杯热腾腾的新鲜豆浆,既能暖手、又能暖身子,那该有多好!”
自从加入“爱在枫乡”团队,贾胜军非常热心环保公益,已经连续多年冬天向环卫工人赠送热豆浆。谈到这一次捐赠,他说,感谢刘鑫华队长和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队友,“是你们帮助我圆了这个微心愿。”
贾胜军表示,豆浆将一直送下去,直到这次疫情防控结束。
刘鑫华介绍,送豆浆仅仅是“爱在枫乡”团队参与这次由省精神文明办组织、辽沈晚报协办的百万志愿者圆百万微心愿活动的一个故事,“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征集更多的微心愿,完成更多的微心愿。”
来源: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金松
编辑:崔陶然